2025年3月24日是第30个“世界防治结核病日”,我国的宣传主题是“全面行动 全力投入 全民参与 终结结核”
认识结核病:知己知彼,方能更好防御
结核病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,主要侵犯肺部,也就是肺结核。结核菌非常“狡猾”,它能通过空气传播。当肺结核患者咳嗽、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,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就会在空气中飘散,健康人一旦吸入,就有可能被感染。而且,结核菌进入人体后,很多时候不会马上发作,而是潜伏起来。据统计,全球大约四分之一的人都感染过结核菌,但其中大部分人的免疫系统成功“压制”住了结核菌,没有发病。可一旦免疫力下降,这些潜伏的结核菌就可能趁机兴风作浪,引发疾病。
预防先行:未雨绸缪,构筑防线
一、疫苗的保护盾:卡介苗是预防儿童结核病的重要防线。新生儿出生后,应尽快接种卡介苗,它能大大降低儿童患重症结核病的风险。虽然卡介苗对成人预防效果稍弱,但在结核病高发地区,它能帮助形成群体免疫,减少结核菌传播。
二、日常习惯很重要:保持室内通风是关键。结核菌喜欢“闷”在不通风的环境里,每天多开窗,让空气流通起来。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,更要注意通风换气。个人卫生习惯也要跟上,不随地吐痰,咳嗽、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,别让结核菌有机会“溜”出去感染别人。
三、增强免疫力是根本:规律作息、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,是提升免疫力的“铁三角”。每天保证7 - 8小时的充足睡眠,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;饮食上,多吃富含蛋白质、维生素的食物,像鸡蛋、牛奶、新鲜蔬果,给身体提供充足的“弹药”;每周抽出时间运动几次,慢跑、跳绳都可以,让身体充满活力,结核菌就不敢轻易来犯。
治疗有道:沉着应对,及时就医
一、早发现是前提:结核病的症状不太典型,容易被忽视。如果咳嗽、咳痰持续两周以上,或者痰中带血,还伴有低热、盗汗、乏力、消瘦等症状,就要警惕了,这可能是结核菌在“捣乱”。一旦出现这些情况,赶紧去医院,通过胸部X光、病原学检测等检查,就能揪出结核菌。
二、规范治疗是关键:一旦确诊,就要严格遵循“早期、联合、适量、规律、全程”的治疗原则。早期治疗,结核菌还没来得及“兴风作浪”,治愈的可能性很大;联合使用多种抗结核药物,能全方位打击结核菌,防止它产生耐药性;按照医生的嘱咐,按时按量服药,坚持完成整个治疗疗程,这是彻底消灭结核菌的关键,千万不能擅自停药或增减药量,否则前功尽弃,还可能让病情更严重。
结核病虽然可怕,但只要我们做好预防,早发现、早治疗,就一定能战胜它,守护好自己和他人的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