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4月9日,学工处主任付舜尧主持召开2025学年第三期班主任培训会暨校级学情会商,23级、24级级部主任及全体班主任参会。会议聚焦24级部当前教育管理中的突出问题,围绕家校协同、学生心理与行为管理等关键议题,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和实用策略分享,为班主任日常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与有效解决方案。
一、教育困境与应对:家校共育的破局之道
(一)理念冲突:化解家校矛盾的钥匙
案例:某张姓学生,其母亲患精神类疾病,其父亲性格较为火爆,对学生的教育为非打即骂,且并不关注学生在校情况,导致张姓学生较为叛逆,经常性违反校规校纪。家校沟通并不顺利。
措施:家校理念冲突时,班主任要换位思考理解家长诉求,同时坚守安全底线。通过分析家庭背景,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教育平衡点。
(二)长期缺勤:追踪与信任的双向构建
案例:某刘姓学生,家境富裕,其父母教育方式较为溺爱。从高一入学以来,该生经常性返校不及时,且经常性请假回家,家长对该生此类表现表示无奈,目前该生仍拒绝不返校。学生长期不返校。
措施:对于长期缺勤、家长无力管教的学生,班主任要建立家校沟通和心理疏导机制,与家长建立互信,形成教育合力。无论学生是否愿意返校,都要持续关注其情绪状态与安全情况。
(三)认知偏差:纠正“吃苦教育”的误区
案例:某张姓学生,其父母提出想让孩子打工,认为孩子在体会过“生活的苦”之后,能明白家长和老师的良苦用心,能专注学习。
措施:班主任要帮助家长厘清“有效吃苦”与“无效消耗”的界限,明确这个阶段的“打工”并不能带给学生生活压力,反而会让学生更加贪恋“无拘无束”的生活。而后结合生涯规划向家长说明学业的不可替代性。
(四)行为异常:用关怀穿透心理壁垒
案例:某刘姓学生,上课频繁接老师话茬,经常性自言自语,严重扰乱了老师的上课进度和课堂秩序,近期甚至出现在自习课上大声唱歌的行为,同班同学制止无效。班主任带齐到办公室沟通情况,该生仍要继续唱歌,并手舞足蹈。
措施:班主任要避免贴标签,将学生异常行为及时与家长沟通,并通过日常观察和谈心了解背后原因,分析是否涉及身体健康问题,给予针对性帮助和更多关怀。
(五)制度对抗:柔性管理与刚性规范的平衡
案例:某陈姓学生,在入学前有过自残行为,在入学后表现出“上课不想学,老师也别管”的态度,且多次“警告”班主任和任课教师:“你不能管我,否则我就打电话投诉。”
措施:明确规则红线,注意管理方式,避免对立情绪,防止过激行为。同时给与关怀,切不可听之任之。
二、学生管理五大核心策略
(一)严慈并济,把握管理艺术
学生管理需要刚柔并济的艺术。班主任既要做规则的守护者,又要成为学生的知心人。在纪律要求上必须严格,对违反校规的行为要及时制止;在情感关怀上则要体现温度,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。比如对屡次违纪的学生,可以在严肃批评后适时给予改过机会,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良苦用心。这种“严中有爱,爱中有严”的管理方式,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。
(二)深挖根源,从表象到本质
面对问题学生,班主任要像医生诊断病情一样追根溯源。一个学生的行为问题可能是家庭矛盾、学习困难、人际关系等多重因素导致的。要通过家访、谈心、观察等方式,深入了解学生的成长背景和心理状态。例如,某学生突然成绩下滑,可能源于父母离异的心理创伤;另一个学生经常打架,也许是为了掩饰内心的自卑。只有找到问题的根源,才能开出有效的“教育处方”。
(三)正向激励,点亮希望之光
正向激励比批评指责更能促进行为改变。班主任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,及时给予真诚的表扬,让不同特质的学生都有获得认可的机会。对后进生更要注重挖掘其优点,帮助其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。
(四)张弛有度,把握教育的节奏
学生管理要讲究节奏感。长期高压容易引发逆反心理,过度放松又会导致纪律涣散。班主任要像指挥家一样,善于调控班级氛围。在高强度管理模式后要缓解压力;当发现普遍性倦怠时也要适当收紧管理。
(五)循序渐进,尊重成长的规律
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渐进过程。班主任要明确阶梯式的教育目标,允许学生有反复和试错的空间。对特殊学生更要适当降低预期,将大目标分解为若干小目标,每完成一个就给予鼓励,让学生在成功体验中逐步进步。
三、做有温度的领路人
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,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,需要我们以专业智慧和温暖情怀来浇灌每一个独特的生命。正如付舜尧主任所强调:“要努力让孩子今后人生因为在坊华遇到过‘你’而变得有意义。”我们将以此次培训为新起点,用智慧和温度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接班人,共同谱写育人新篇章。